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饵料对卤虫幼体生长、存活和营养组成的影响
吴水清, 吴建绍, 郭少鹏, 温凭, 仇登高, 李雷斌, 罗辉玉
渔业研究    2024, 46 (1): 29-37.   DOI: 10.14012/j.cnki.fjsc.2024.01.004
摘要45)   HTML1)    PDF (1019KB)(24)    收藏

卤虫是水产动物重要的生物饵料,本研究分别采用酵母、小球藻藻粉和发酵虾片等3种饵料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探讨饵料对卤虫幼体生长、存活和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 d的养殖,发酵虾片组卤虫幼体生长最快,其平均体长显著大于小球藻藻粉组和酵母组(P<0.05);酵母组卤虫幼体存活率最低,小球藻藻粉组与发酵虾片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相比卤虫无节幼体,养殖6日龄的各饵料组卤虫幼体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粗脂肪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其中小球藻藻粉组和发酵虾片组卤虫幼体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酵母组(P<0.05);发酵虾片组卤虫幼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小球藻藻粉组和酵母组(P<0.05);相比小球藻藻粉组和酵母组,发酵虾片组卤虫幼体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最高;各试验组检测到较高含量的EPA,但均未检测到DHA;发酵虾片组卤虫幼体的总脂肪酸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小球藻藻粉组和酵母组(P<0.05),而小球藻藻粉组卤虫幼体的HUFA、EPA含量明显高于酵母组和发酵虾片组(P<0.05)。综上所述,发酵虾片和小球藻藻粉相较于酵母具有卤虫营养强化的优势,可用于卤虫的养殖生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仿刺参南移养殖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朱志煌, 林琪, 吴建绍, 杨求华
渔业研究    2024, 46 (1): 1-1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4.01.001
摘要82)   HTML34)    PDF (2048KB)(54)    收藏

本研究将仿刺参幼苗从北方南移至福建进行养殖,在自然水温下饲养1年,并作为南移福建养殖的实验组,同时以北方相同苗龄的仿刺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抗热性能;采用荧光定量法分析经过热诱导1、2、3 h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proeintl(2)efl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实验组仿刺参的亚致死温度为3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 ℃,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3.1、31.9 ℃,表明高温驯化能够提高仿刺参的耐热能力。2)实验组与对照组仿刺参的5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在30 ℃高温刺激下,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基因表达在温度刺激1、2 h后没有明显增加,而刺激3 h后才出现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9.801±1.303)、(2.508±0.910)、(8.649±1.936)、(34.787±4.978);实验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表达在温度刺激1 h后即出现显著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42.000±8.798)、(20.019±6.224)、(218.750±78.701)、(93.710±5.674)。实验组仿刺参的4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上调时间早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仿刺参对外界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高温驯化后的仿刺参能够更早地对外界高温变化做出反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平潭海域海参资源分布与资源密度估算初探
蔡建堤, 吴建绍, 马超, 范逸龙, 刘勇, 徐春燕, 林琪, 杨求华
渔业研究    2023, 45 (6): 544-55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6.004
摘要55)   HTML1)    PDF (2098KB)(49)    收藏

为探究福建平潭近岸海域海参资源的分布状况,2023年4月、5月、6月在平潭近岸海域开展海参资源现场调查和社会调查,鉴定海参种类,分析生物学特征,评估海参资源密度、捕捞量和捕捞产值等。结果表明:水下现场调查共采集到活体海参242头,经鉴定均为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4月、5月和6月采集到的海参平均体长分别为(131.7±44.3)、(150.1±40.6)和(114.9±28.3) mm,平均体质量分别为(52.2±41.6)、(108.3±55.9)和(56.1±32.2)g,摄食等级分别为3~4、1~4和0~3级。4月、5月和6月6艘捕捞船的平均每艘船的海参捕获量分别为1 050.0、683.3和233.3 kg。本文首次报道了福建平潭海城可能存在仿刺身自繁群体,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海参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凡纳滨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技术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葛辉 吴建绍 杨章武 吴丽云 张哲 杜秀萍 洪伟 林克冰 林琪 林嘉铭 周宸
渔业研究    2021, 43 (4): 357-36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4.002
摘要196)      PDF (3955KB)(375)    收藏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作为对虾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能够感染多种对虾,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可以引起对虾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根据IHHNV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采用Primer Explorer V4软件设计6条LAMP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了一种以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为基础的快速检测IHHNV的方法。对本研究的LAM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将其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条件60 min内完成反应,阳性结果出现可视化的绿色,阴性结果颜色不发生变化;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opies/μL,灵敏度与荧光实时定量PCR相当,较常规PCR高。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适用于对虾IHHNV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纯化分析及检测方法建立
葛辉 吴丽云 周宸 黄种持 吴建绍 郑乐云 林琪 杨求华 吴水清 王艺磊 林克冰
   2019, 41 (2): 96-105.  
摘要193)      PDF (3928KB)(560)    收藏
根据GenBank中已有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NNV) RNA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福建厦门具有典型NNV发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中克隆了RNA2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MF510920,命名为XMNNV。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XMNNV与RGNNV聚类在一起,与SJNNV、BFNNV和TPNNV等其他鱼类神经坏死病毒亲缘关系较远,说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XMNNV属于RGNNV基因型。通过超速离心方法对病毒进行提纯,得到了纯化的NNV病毒。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直径20 ~25 nm,结构为正二十面体,与已经报道的NNV结构一致。通过对XMNNV与其它RGNNV RNA2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在保守区设计引物,运用R T - P C R方法建立了 RGNNV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达67 copies/uL 。纯化的病毒对E11 (条纹月鳢细胞系)和大黄鱼肌肉细胞 进行感染,结果表明该病毒可以感染这两种鱼类细胞。E11细胞被感染病毒后,细胞出现空泡化,并最终导致细胞分解死亡;大黄鱼肌肉细胞感染后,细胞变圆,慢慢从培养皿壁脱落,最终解体死亡。另外,对感染后细胞进行P C R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进一步确定了分离的NNV具有感染这两种细胞的能力。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和PCR检测两种方法确定了患病石斑鱼携带NNV,通过对两种鱼类细胞的感染实验,确定了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综上,本研究为石斑鱼NNV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石斑鱼NNV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吴建绍 朱志煌 李雷斌 杨求华 钟建兴 方民杰 陆振
   2018, 40 (4): 249-257.  
摘要118)      PDF (2936KB)(413)    收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水体细菌种群结构特征,并比较养殖患病(溃疡症)的双斑东方鲀的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与健康的之间的差异,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双斑东方鲀细菌性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细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目为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硫发菌目(Thiotrichales)、红细菌目(Rhodobacterales)、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弧菌目(Vibrionales),优势细菌科为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硫发菌科(Thiotrichaceae)、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交替假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患病的和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相似度高,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较大差异,在同一分类水平上各细菌群落丰度占比差异显著;二者核心微生物(属)的差异明显,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Polaribacter属为主;患病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弧菌科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为主,而发光杆菌属和弧菌属的多数种类属于病原菌或条件致病菌。双斑东方鲀患病(溃疡症)与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弧菌属丰度占比高有关。该研究结果对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细菌性病害的监测、预警、诊断及管理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6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 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吴建绍 李雷斌 朱志煌 钟建兴 游剑涛
   2017, 39 (6): 455-462.  
摘要128)      PDF (867KB)(732)    收藏
在水温(27±1)°C、盐度25±1、PH值为7.90~8.10、溶解氧>6.00 m g/L条件下,采用静水法进行了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戌ニ醛、敌百虫、乙酸铜等6 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幼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戌ニ醛、敌百虫和乙酸 铜对双斑东方純幼鱼半致死浓度(24、48、72、96 h ) 分别为(1.88、1.84、1.76、1.75 mg/L)、(23.30、22.55、20.34、19.50 mg/L)、(11.27、7.06、6.38、5.57 mg/L)、(9.25、9.03、 7.03、5.48 mg/L)、 (16. 85、14.19、10. 23、7.92 m/L) 和 (10.54、8.78、6.13、5.4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3、6.34、0.83、2.58、3.02和1.83 mg/L。双斑东方純幼鱼对6种药物耐受能力的强弱依次为:聚维酮碘>敌百虫> 戌ニ醛> 乙酸铜> 甲醛> 高锰酸钾。实际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药物安全浓度控制药物的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闽南地区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 神经坏死病毒的基因型与分子进化研究
朱志煌 林克冰 周宸 吴建绍 葛辉 郑乐云 黄种持
   2017, 39 (6): 429-436.  
摘要122)      PDF (3153KB)(751)    收藏
本研究以闽南地区具有典型神经坏死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为材料,采用RT-PCR法对其进行病毒检测,对检测到的阳性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毒颗粒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子进化模型分析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所受的选择压力。结果显示,采集到的6个石斑鱼样品均呈NNV 阳性,系统树分析发现6个样品的PCR扩增片段均为RGNNV基因型序列,表明闽南地区感染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主要为RGNNV基因型病毒;通过PEG法对病毒进行分离提純,获得直径为25~28 nm、呈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的无囊膜病毒 颗粒;分子进化分析显示NNV外壳蛋白基因经历了纯化选择,表明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没有 出现遗传变异并以相对恒定保守的速率进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10种免疫相关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葛辉 林克冰 周宸 吴建绍 朱志煌 陆振 郑乐云 吴水清 林琪 黄种持
   2017, 39 (5): 379-385.  
摘要120)      PDF (1504KB)(563)    收藏
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以β-肌动蛋白(β-actin)的表达量作为内参,对健康养殖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不同组织(头肾、心脏、肝脏、脾脏、鳃、肌肉、鳍、眼、肠道)中的10种免疫相关基因:免疫球蛋白(igM)、CD4、MHCIIa、TCR-β、CD8a、MHCIa、ISP16、Mx、TNFR14、HSP90的mRNA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种免疫相关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体液免疫相关基因[免疫球蛋白(IgM)、CD4和MHCIIa]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部位的表达量相对较少。细胞免疫相关基因(TCR-β、CD8a和MHCIa)也是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眼、肌肉、肝和肠的部位表达量相对较少。ISP16在鳃和肝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和肠中的表达量较低。Mx在鳃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和肠的表达量较低。TNFR14在眼的表达量较高,在肠的表达量较低。HSP90在鳃和肝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心和肌肉的表达量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一株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林克冰 吴建绍 黄兆斌 葛辉 朱志煌 孙敏秋
   2014, 36 (6): 419-427.  
摘要110)      PDF (1525KB)(1042)    收藏
2 0 1 1 年7 月,福建省晋江某养殖场养殖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发病,病鱼体重3 ~ 1 0 g ,症状为鱼体色变深,拒食, 离群缓慢游动,背鳍下方局部鱗片脱落、表皮溃烂,肝脏点状发红。2 0 1 1 年7 月从濒死病鱼肝脏、肾脏中分离到2株細菌,分别命名为201107 - 1 与201107 -1 1 ,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R N A 基因鉴定,这两株均为哈维氏狐菌(V ibrio harveyi ) 。毒性实验发现这两株菌都能引起斜带石斑鱼表皮溃烂症,其中201107 - 1 1 毒性较强,被用于后续感染实验。通过肌肉注射、腹腔注射与创伤浸浴3 种方式进行回归感染实验,得到3 种方式对石斑鱼的半致死量LD5。分别为4 .3 × 1 0 4、2. 9 × 105和5. 4 ×106 c fu /g 鱼体重。从人工感染的石斑鱼肾脏中再次分离到该菌,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R N A 基因鉴定,为同株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大观霉素、氯霉素等1 6 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吱喃唑酮、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等9 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万古霉素等1 3 种抗生素不敏感。本研究对石斑鱼病害防治与健康养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吴建绍 葛辉 林克冰 周宸 蔡建堤 杨求华
   2014, 36 (2): 96-101.  
摘要140)      PDF (3748KB)(1034)    收藏
通过对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病烂情况进行调查、采样和室内培养,运用显微观察方法,研究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该病主要症状为叶状体梢部颜色逐渐变浅,然后发白、烂化,无明显病灶烂孔;病理表现为叶状体梢部細胞边缘模糊,色素体变色,然后发展为细胞边缘紊乱,细胞溶解,原生质流出,细胞结构失常。病变严重的易引发细菌和原生动物二次感染,造成坛紫菜叶状体出现溃烂,最后完全解离。雨水天气是导致该病变发生的原因,采取剪除叶状体病烂部位和晴好天气延长干出时间是控制该病变的主要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
林克冰 方琼珊 王涵生 吴建绍 何丽斌 葛辉 孙敏秋 姜双城
福建水产    2013, 35 (5): 368-374.  
摘要178)      PDF (694KB)(1076)    收藏
本文报道了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及病害防控育苗新模式的研究,重点放在预防神经坏死病毒(NNV)等病害的感染上,包括:1、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选择不带病毒的受精卵,并在布卵前进行严格消毒,育苗池、用具以及生物饵料彻底消毒。2、保持育苗池水小生态相对稳定,使水中益生菌成为水体里的优势种群,消耗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同时抑制水体里有害细菌的繁殖。3、进一步规范化仔、稚、幼鱼期的饵料系列及其配置,保证鱼苗的营养以提高鱼苗的体力和健康水平,提高其抵抗病毒病侵袭的能力,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